清明时节,缅怀追远。不乏在外务工、经商办企、打拼创业的群众想返回家乡,祭扫先祖以表敬畏和悼念之情。然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,部分地区防疫形势较为严峻。故此,减少人员流动、防止大面积波动,是防疫最重要的举措。清明祭扫是选择“云上”、还是“返程”,已然不再是“一人的选择”。
“云上”祭扫既可寄托传情,更能助力防疫。让哀思随“云”漂流,把内心的话语、心中的思念“好云凭风起”,萌生出珍惜生命、珍爱当下、继续前行、不忘先志的活力,方可抵达“清明”境界,做于社会有益、于人民有用的人。“云上”祭扫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和奉献,不给防疫大局添乱、不给他人安全添堵,让自我的哀思不建立在公共危险的基础之上,以简约、快捷、独处、科技的方式与前人对话,岂不也是感人至深的画面?
防疫之弦,紧抓不懈。防疫是为“生的人”更健康祥和、安全和谐,清明祭扫同样是为“生的人”寻找内心恬静、生命哲理、精神状态。两者都是服务于“人”,前者是身体健康,后者是精神和心理健康。让防疫更“清明”,绿色生态的防疫屏障、固若金汤的防疫城墙,任何时刻都不容掉以轻心,更不能被打折、被让步。清明祭扫选择“云上”,就是选择以更为贴近先人精神和品格的方式进行对话,一则哀思至深,二则祈祷当下。
当然,“云上”祭扫,离不开“云技术”支撑。各地相关部门要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基础上,加强对“云上”祭扫技术的创新攻关,防止堵在“云外”,影响群众清明祭扫的获得感和仪式感。唯有上下一心、整体联动,才能真正打通“云上”祭扫“最后一公里”,筑牢防疫“清明”局面。(文/段官敬)